English

专家导读——导读谁谁导读

1999-07-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施诺 我有话说

 一方面,书界行家说,好书太多,选择总是很重要,专家导读为选好书打开一扇窗;另一方面,读者说,买书是自个儿的事,自己比专家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好书。

“专家导读”时下正在读者俱乐部,甚至一些书店流行,就像并购在企业界内流行一要。最早进行这项尝试的是席殊书屋的读者俱乐部,从1997年7月1日,如果您是席殊读者俱乐部的一员,已经开始享受这份权利。到目前为止,有实力的读者俱乐部纷纷建立专家导读系统,一些特色性书店也正着手这一业务。譬如北京龙之媒广告人书店。

席殊说:“选择是很重要的,而专家导读正是为读者在进行一种选择。”龙之媒广告人书店的经理徐智明说:“很可惜,许多好书不被人们知道,通过专家导读,我们希望读者能发现更多的好书。”类似的话语很容易从俱乐部的负责人及书店老板口中听到。

但是,这项中国特色的俱乐部服务内容在最终到达读者那里时,却并没有得到他们更多的响应,“我想,买书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我自己比专家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书。”来自北大的一位男生说,这样的观点在读者中并不是少数。

在网上,我们同网虫们聊天,然后提出关于专家导读的问题,那些来自不同地方不明职业身份的朋友给了我们很少回答,最后一个朋友说:“我不知道在这样一个时代,专家导读的是谁,我们究竟需要什么专家来导读?”这个问句在网上被认为是最经典的,它是专家导读目前最应该回答的,也是读者最想知道的。

专家导读能做什么?品牌,质量,销售额抑或其他?

专家导读的初衷是十分美好的,知名度极高的专家频频出现于俱乐部,可以使俱乐部借此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而读者们可以接受专家的指导,更有系统地阅读好书;甚至对于专家名人,导读也为他们提供了与读者交流的机会,为他们开辟了新的领域。

席殊说,他们建立专家导读系统,最希望能做的是保证俱乐部向读者荐书的质量。有93位专家是席殊俱乐部的导读顾问,包括丁聪、于光远、王元化、巴金、汤一介、汪丁丁、茅于轼、刘心武、莫言、樊钢等等,不久以前去世的大师冰心、萧乾也曾是导读系统的顾问专家。席殊俱乐部认为不能对自己的判断太过自信,他们举例说,“我们向会员推荐经济类的书,可是对于经济的知识,我们如何比得过汪丁丁、何清涟,显然的,如果向他们咨询,那么我们向读者的荐书将更具权威性。”

龙之媒广告人书店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广告专业书店,目前,这家主题书店正准备在其书店向顾客提供的《龙之媒广告导刊》中引进专家导读系统,总经理徐智明说,这项举措是必须实行的。“不能只是我们自己卖书的人在自夸,我们应该听听权威人士相对公正的评价。”“事实上”,这位非常注重信息沟通传递的总经理说,“在目前,我们无法回避信息不顺畅的问题,一本好书已经出版,可是读者丝毫不知道,这里面有宣传的因素,如果有适当的专家对读者进行推荐,至少可以让更多的读者知道一本好书,因为业内的专家在专业读者中的影响是很大的。对于一些新兴的产业,譬如广告,读者们有时并不知道那一本更好,他可能会被书的封面所吸引,而不知道内容究竟如何,对于那些刚入行的年轻人更是如此,如果有专家导读其实可以避免他们走许多弯路。”

依托于全国最大杂志媒体《半月谈》的俱乐部《半月谈》读者俱乐部负责人张秀志说:“在一些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个人选择能力相对差些,那么专家导读的存在很有必要。”业内人士强调,这种导读不是向读者介绍操作层面强的书,而是一些关于思维、素质方面的书籍。

从本质上说,读者俱乐部是一个可以赢利的产业,那么它自然不可避免利润的诱惑,在述及以上种种专家导读存在的最根本理由时,所有的俱乐部老板和书店老板都不回避商业赢利,不过,他们再三强调一个重要的保证前提“我们完全100%的尊重专家,专家不是我们的赢利工具”。这样的前提是站得住脚的,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作为经济学家的何清涟,作为社会学家及《实话实说》总策划的杨东平会为了利益而为读者俱乐部去推荐书籍,至少专家们的地位及知名度能够保证这一点。

所谓专家荐书可以带来的利润仅在于,由于名人的效应,读者们会去购买专家推荐的书从而使俱乐部的订书量增加,张秀志说:“我可以找到许多这方面的例子,有的书虽然很好,可是购买的人只在几十个,专家们推荐之后,读者逐渐对书有了兴趣,订书量也开始增加。譬如《新俄乡纪程》一开始很少有人买,虽然它的价值很大,在专家写了书评之后很短的时间,销量上升到几百本,其中专家导读的因素肯定存在。”

社会学家说,在现代社会,名人效应仍然不可忽视,广告利用名人可以取得很好的效应,对于精神产品,很多人仍然迷信大师,如果一个文坛泰斗说,《×××》书不错,那么许多大师的追随者们很有可能一读为实。新近一本新书请余秋雨作序,该书的POP广告中便说:“余秋雨亲自为该书作序”,在这里余秋雨已经成为了质量的保证,自然可以吸引读者购买。当然这种质量的保证也是靠得住的,就像范思哲、夏奈尔这样的名牌服装可以让人信任它们不会在你参加晚宴时突然掉扣子而且可以给你足够的面子一样。

谁导读我们?汪丁丁,方兴东,还是你根本不知道的人?

专家是——最通俗的解释可以将他们定义为在某方面术业有专攻的人,应该说每一个俱乐部中的导读专家都代表着一个学科,俱乐部的老板们希望一个专家的名字可以让人轻松地想到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譬如,李公明可以让人想到历史学,汪丁丁是当仁不让的经济学,何光沪是宗教学,何怀宏则是伦理学,赵汀阳代表美学,杨东平则是社会学,周国平让人联想到哲学,方兴东可以使人在极短的速度里想到IT产业。

这些专家你可以在许多俱乐部的专家顾问一栏中找到他们名字,有的专家可以身兼五六家俱乐部的导读专家。

俱乐部在解释这种重复性时说:“我们选择专家时考虑两个因素:1.公众知名度2.专家的公众责任心。”我们无可否认中国的专家数量庞大,但真正适应传媒时代,能够与媒体配合又具兼达天下而不独善其身的专家并不是多数。从读者的角度看,俱乐部的这种考虑是对的,让一个经济圈内特别专的专家写一篇充满术语的论文式的文章进行专家导读,显然不如汪丁丁、何清涟的文章有趣,我们可以看得懂方兴东的文字,但恐怕不能理解一个计算机高级工程师的文章。传统上那种士大夫心态和精英文化深远的影响也使许多专家更愿意闭门做学问,而不是去向读者推荐好书。

不过,这给俱乐部也带来许多麻烦,从市场细分的角度说,每个读者俱乐部的定位都是不同的,外研社读者俱乐部是外语或外国文化类,半月谈读者俱乐部集中于时政,张秀志说:“专家真正适合俱乐部定位很难,所以这种推荐有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让专家争对每个俱乐部不同的定位进行推荐,要求也太高,我们下一步做的是去寻找更多适合我们的专家,将导读队伍扩大,让更多的专家来为读者导读。”不过,他强调,这需要一个过程,包括寻找与适应的阶段。

徐智明希望他所请的专家是用心去做这件事的,“专家对不对路是一回事,用不用心做是更重要的,”“无论是公众知名度、高适应媒体的专家,还是静心做学问、业内知名度高的专家,我希望他们对于读者都是有极大责任心的。”

可以说,有公众知名度又善于适应传媒的专家目前已成为名俱乐部轰抢的人物,不过,据专家预测读者俱乐部在未来将会越来越多,那么俱乐部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必须尽快地寻找新的汪丁丁与方兴东,如果专家导读仍然要作为一项重头服务在俱乐部中维持的话。

导读谁?是听专家的,还是听我们自己的?

正如北大学生所说,“买书事实上是一种更为个体的行为”。赵雷说:“每个人对一本书的感受都是有差别的,‘专家’与‘我’的距离肯定会很大。”

调查数据可以支持这样的结论:专家导读并不主导读者购书,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成熟的消费者,知识层次越高的读者,其购书行为越加私人化。”

一项专题调查数据表明:读者在购书时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图书正文前的简介”排在第一位,61.5%的读者依据这一因素决定是否购买,46.6%的读者注重作者的知名度,而熟人推荐这一因素的影响高达32.9%,远远高于专家推荐。

从俱乐部所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城市的会员比中小城市的会员对专家导读的接受度要低,文化层次越高的读者并不依据专家导读来购书,仅只将其视为一种信息服务,专家导读真正起作用往往集中于中小城市和文化层次不高希望有人指导的会员群。

当然,这个人群在未来将会逐步地成熟,那么专家导读将如何对读者进行导读,将不得不在方法与形式上做出改革,毕竟书是一种更为特殊的精神产品,而专家也不是一般商场的导购,导读如何将“读”字落到实处,应该是目前及未来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